浙江公立醫院藥品零差價銷售 上調部分醫療價格
發布時間:2015-01-08
藥不養醫:醫改一小步
2014年,新醫改進入實施第六年。過去5年來,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公立醫院壟斷市場、醫院“以藥補醫”等情況依舊突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并未得以根本解決,醫療糾紛甚至弒醫事件一再涌現。
3月25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2014年醫改的重點工作,李克強總理強調要發揮市場作用推進醫改縱深發展。此后一周在京舉辦的省部級干部深化醫改研討班上,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提出,下一步醫改將主要從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推動藥品流通領域改革等5個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緊接著,浙江省宣布,自2014年4月1日起,全省省、市、縣三級總計427家公立醫院全面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同時上調部分醫療服務價格,從此徹底切斷存在多年的“以藥補醫”的生存模式,進一步向公益性方向努力。浙江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覆蓋的省份。
多年來,“以藥補醫” 一直是阻礙醫改推進的重要掣肘,飽受詬病。此番浙江“壯士斷腕”,足見根治痼疾之魄力和決心。但由于改革觸及公立醫院利益,效果恐難立竿見影。畢竟,過去藥品加成收入在醫院營收中占據相當重要比例。正如之前浙江省衛計委在該省省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動員大會上所言,“總體上,群眾會得到實惠,但近期內可能不是十分明顯,且惠及每個個體病人也存在差異?!睍r代周報記者的調查亦證實了這一點。
而要通過提高醫療服務收費來真正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引導醫院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最終實現從“以藥補醫”到“以醫養醫”的根本轉變,還需細化并制定醫療機構的分級診療、分類定價制度。否則,醫院潛在的創收沖動或將誘發新一輪“看病貴”,讓醫改再次陷入失敗的境地。
2014年4月1日起,浙江開始施行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為切入口的省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公立醫院全部藥品(中藥飲片除外)按實際進價零差率銷售,同時上調部分醫療服務價格。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包括浙江的省、市、縣三級總計427家公立醫院全部納入此次改革。浙江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覆蓋的省份,比國家要求的到2015年年底完成公立醫院改革的目標,提前了近一年半的時間。有輿論認為,這意味著,浙江延續多年的“以藥養醫”局面將得到根本性轉變。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藥品零差率后,醫院藥物獲利銳減,此次新醫改將對原來很大部分依賴藥品的科室以及用藥占比較高的醫院造成較大沖擊。此外,如何完善補償機制,或將成為此次浙江醫改最終成敗的關鍵。
短期效果不明顯
時代周報記者獲悉,此次浙江省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整體上與2013年年底全面啟動的浙江省市級公立醫院改革、先期開展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以及幾個試點市級公立醫院改革的模式是一樣的。新醫改的核心,是公立醫院除了中藥飲片之外的所有藥品按實際進價實行零差率銷售,即醫院按藥品進價銷售給患者,不從中賺一分錢。
不過,上述三輪改革下來,患者普遍的反應是:改革雖然革掉了藥價高的弊端,診療費用上升卻此伏彼起。而浙江省衛計委副主任張平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表示,此次公立醫院醫改的核心是藥品零差價,也就是未來醫院將上調診療費,不再以藥養醫。張平同時承認,“民眾暫時難以明顯感受到看病價格的下降”。
浙江省衛生廳醫政處處長王楨曾對改革后個人醫藥費升降算過一筆賬,稱“配藥54元是一個明顯的界限”?!懊總€人配藥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所以個人醫藥費的升降,單次的看病經歷不一定能感覺出來。但是通過測算,我們發現54元是一個明顯的界限,當個人配藥超過54元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比改革前更實惠?!蓖鯓E說。
據統計,浙江省目前平均單次門診費用在180—200元,其中50%為藥費。如果以支付200元計算,其中100元為藥費,以15%的藥品加成來算,現在砍去這部分加成,個人支付的藥費下降到了87元左右,減少了13元,雖然掛號費從2元上漲到10元,但是一升一降,個人醫藥費支出反而降低了5元。